午后的牧神潘

醉世(给苔枝太太的长评)

给苔枝太太的长评
@苔枝枝枝

这篇长评对个人而言有些特殊,希望可以被允许用这个句子开头: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正在纽约准备演出.
正值美国东部的演出季,日程满满当当半死不活,我疲惫地寻找可以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物.
两场演出的空档中看完一个段落,在宾馆一楼把整篇文章打印下来随身带走了.一直陪伴我度过整个演出季,其中的语句给了我一些灵感,决定了下一场弹拉赫的协奏曲. 文中写到的拉三对我而言实在太难,拉二还是可以的.
甚至在朱莉亚后面找到了文中隐约带过一笔的公寓,那里还真的有一个专门的住宅街区.金碧辉煌高耸入云,当然是贵上天,但只是所有期待,也是个很棒的梦想.
在纽约看这篇文章感觉是很奇异的,太太文笔之妙,数行间人物破纸而出,在纽约街上行走时似乎随时会遇到正在喂鸭子的钢琴家夫夫,戴长围巾的Erik和害怕所有鸟类的Charles. 哪里是他们初次追逐的公交车站,什么地方又是一个亲吻另一个的公园. 一千美金一首曲子对于纽约的大艺术家而言还真是可能出现的价位,或许自己可以很不要脸地努力练琴把这个数字作为目标?
苔枝太太的文风温馨,柔和而带着一些平静的叙述感.似乎作者本人在身边讲故事一样亲切,明明是白纸黑字的文字,却好像每个字词都天生带着声音.哪怕是到了开车的段落,居然都是安静文雅的描述,仿佛这是生活中最自然不过的事.

这是我最喜欢的文章. 尘世间微妙的喜怒,哀愁,最初的相遇,依恋,突然失去了演奏能力的伤痛,和爱人短暂的冲突,自然而然发生的雷霆之怒,Charles的硕士学位,常饮达旦,一切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而真实.难以想象作者是如何在笔下把两位角色如此细致而周到地还原的,看不到半点破绽,没有任何生硬感,两位角色就这样在文字之中被赋予完全不同的生命,辗转谋生,恋爱,互相扶持对方的人生.
最令我惊讶的是太太的细腻程度.并不知道太太是否音乐专业,也不知道太太是不是专门做过一些了解,关于音乐部分的描写,简直专业到仿佛出自音乐家之手.有时看非专业人士写到和音乐有关的文,偶尔会有些破绽,露出一点点令人会心而笑的马脚,但苔枝太太的描述,简直专业到无以伦比.拉二,拉三,柏林爱乐,皇家爱乐,波士顿 symphony,尤其那一句“除八度技巧外,他也在尽力探索更多的音色表现形式”, 这是我的导师常说的话,“尽力探索更多的音色表现形式”. 文章中部偏后的一句“不过发现自己渐渐有些忘记曲子了”, 这简直是所有演奏者的噩梦,我绝对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演奏者都做过上台忘谱突然惊醒之类的噩梦,我和我的室友都做过好多次(室友也是一位钢琴系女生).看到这句的时候忍不住寒战了一记.不知道这样真实的句子太太是怎样写出来的,真实到危险,一字一句都印到心里去.

直到现在,练琴疲倦的时候就会把文文再随手看几眼,就会觉得舒服很多.“练琴过程中总要学会寂寞,越往后越这样.”这是真实得不能更真实的道理.钢琴是最孤独的乐器,不像弦乐之类的其他所有乐器几乎都可以进乐团,起码也会上交响乐课跟随学校进行公演,只有钢琴,需要练琴时永远面对自己.寂寞时有苔枝太太的文章相伴,就足够温暖了.文中的cCharles和Erik在文字空间里属于彼此,我们在纸页之外沉醉于太太所描述的尘世.
多谢太太.请多多产出,任何文字都非常欢迎.请你一直持笔,为大家勾勒出迷人的梦境.

评论(3)

热度(83)